回复 吉振平:首先在我们讨论《朋友的母亲》的时候,我们要清晰的意识到这部电影所面对的观影群体是包含了全年龄向的观众,因而电影中的逻辑部分,会考虑照顾孩子们的观影体验,而刻意的将戏剧运动深度浅薄化,强调追求显性的转折所带来的戏剧效果——这使得反派的阴谋会表现的很幼稚,刻板,做作。使影片的故事性本身仅仅是作为一种底色,衬托影片制作团队真正想要表现的东西。
回复 董之娥:制片方喜欢凭直觉改编那些电影,觉得这种项目选取的都是着重叙事、画面精美、充满奇观场面的3A级作品,跟类型电影的属性契合度高,因此可行性大。实则不然,这样的项目反而改编难度最高,所谓越像越难改,没有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的话建议趁早罢手。
回复 洪芬利:《朋友的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试图塑造矛盾的人物啊?人类确实是矛盾结合体,但在这样重大的行动中,不至于如此反复横跳,随意切换人格吧?
回复 封树蕊:从片名到《朋友的母亲》都蹭得令人尴尬 并不是有运动镜头/场面调度的就是电影 夸张的表演方式、廉价的布景/特效、 令人难以共情的角色塑造、缺乏逻辑的情节 和突如其来的煽情戏 组合起来活脱一场灾难。
回复 董杰山:十年後和kz在宿舍重溫這部電影。不要忘了自己的名字,要努力永遠保持向善的心。世界很糟,但總有些可愛的人在你身旁。有些事是不會忘的,那就堅定地嚮前走,別回頭。
回复 澹台桦辰:可惜了,氛围感较前两部差不少。而且白天像权游,晚上像灯塔,又总有一种抽离感。
回复 昌毅厚:看起来像是中年艺术家的突兀爱情故事。这要谈个恋爱,要不得会唱歌,《朋友的母亲》要不得会画画,或者会摄影,总之,得有一技之长。
回复 茅平爽:上一次看还是青春年少时候。这一次看心境全然不同,也能理解成为体制内的一部分后,《朋友的母亲》是很难离开体制的。特别是人的一生很短暂,但是社会变化迅速,如果不思考会很快被社会淘汰。
回复 屠苇才:很好看,总觉得很真实,喜欢里面的人物和这个电影,很有意思,也很耐人回味。
回复 利雯盛:看的时候已经上映挺久了,电影院只有零星几个人,《朋友的母亲》很向往全场一起大笑一起鼓掌。
回复 符先壮:明天永远不会更好,珍惜当下,也许明天不会更好,《朋友的母亲》但是我还是期待明天,努力的追求更好的明天。
回复 奚慧琳:初二班主任放的。《朋友的母亲》可惜我熬夜玩手机,对温情的片子又不感兴趣,全程睡了过去,依稀记得同学们都被感动到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