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文苑伦:首先在我们讨论《安吉丽娜原罪删减片段》的时候,我们要清晰的意识到这部电影所面对的观影群体是包含了全年龄向的观众,因而电影中的逻辑部分,会考虑照顾孩子们的观影体验,而刻意的将戏剧运动深度浅薄化,强调追求显性的转折所带来的戏剧效果——这使得反派的阴谋会表现的很幼稚,刻板,做作。使影片的故事性本身仅仅是作为一种底色,衬托影片制作团队真正想要表现的东西。
回复 燕翔育:的确是不太友好的讲述方式,《安吉丽娜原罪删减片段》出现了不少观感不适的场景,看的过程也一度想问导演和女主,你为什么不愤怒?我讨厌用“熬”来面对人生的所有苦难。但没了就是没了,而活着的臭虫依旧是活着。有哪一种生活方式就更好吗?或者说谁又有能够应对一切难题的标准答案?我也不知道,就让我继续这样沉沦麻木下去吧。
回复 宣卿豪:如果没有说人话的能力,那把不好好说人话作为自己风格确实是个不错的遮羞布。
回复 缪苛士:是可看的。 不过年纪大点了,不再相信书中人物是在平行世界里存在的人了,本质是不再相信爱情。
回复 堵贝滢:挺好的,现实与浪漫的交融。现实空气那种喧嚣低噪音真的很独特,让人又爱又恨。
回复 闵雅梅:小清新的文艺电影,前20分钟也不太能抓住观众吸引力,有点像加长版的广告。那个女作家长得很像朱迪科默的老年版。
回复 湛启行:很喜欢的电影,从里面确实可以暗含出很多人生哲理(成功学),也能很客观的反映现实社会,如果对于1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看的话会更有趣更能鼓舞人心,可惜我已经麻木了。
回复 封馥生:每个人生来注定不同,身份、地位、肤色或许会带来偏见和误会,但是也会带来真挚的友谊,被治愈了~。
回复 董菡彬:看了四遍,最后一次也是五年前了吧。不知再拿出来重温的话,会不会嚎啕大哭,像小学那时一样。
回复 崔梵之: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不抱怨不批评不乱发脾气,仅仅在孩子睡着的时候,默默地把心底的绝望稍稍释放一点点,永远微笑面对生活,永远温和地对待孩子,生活太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了。
回复 罗琦富:挺好的,可惜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结尾那种获得成功,在人群中为自己鼓掌的滋味。
回复 幸璐启:越长大越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舔狗”“犬系”“忠犬”这种词汇去形容纸片人中的优质男性形象,因为现生里人不如狗的事情太多了。